台灣“豬倌”大陸山區創業扶貧記
新華社貴陽9月5日電(記者向定杰)57歲時,他帶著100萬美元從台灣來到貴州創業﹔21年過去了,他仍扎根大陸西部山區,帶著村民脫貧致富。他就是貴陽台農種養殖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昭宏。在貴陽市開陽縣雙流鎮白馬村,記者見到了李昭宏。他戴著鴨舌帽,手機放在胸前口袋,年近八旬依然精神矍鑠,短途出差還喜歡自己開車。談及黔台兩地的人生經歷,李昭宏打開了“話匣子”。
23歲從台灣中興大學動物營養系畢業后,李昭宏經營過飼料公司、種豬場、肉去除狐臭產品,豬場,在種養殖方面經驗豐富。1998年臨近退休時,他做出了一個讓家人朋友意想不灶台清潔,到的決定:帶上全部“家當”去貴州投資創業。
“大陸更始開放后,很多地方發展麻利。那時的貴州依然比較落后,交通和通訊還很不便。但在我看來,越是貧窮的地方越有商機,越是貧困的地方越需要有人去發展。”李昭宏說。
就這樣,他隻身一人來到貴陽,在市郊租了一個倉庫,做起飼料交易。由於沒有品牌、規模也小,起初業績並不好。李昭宏便又租了一個場地做養豬树范,垂垂打開了銷路。
一次偶然的機會,李昭宏到開陽縣考核發現,當地群眾養豬以分手飼養為主,科技含量低,防疫治療跟不上,養殖成果不理想。眼光獨到的老李做了旁人看不太懂的決定。2002年,他轉移陣地,在開陽辦起了養殖場。
“當時门茵蝶,路條件差,我們開著皮卡車往返村鎮。車上常備鐵鍬和鋤頭,因為不懂得什麼時候車會陷入泥濘的山路裡。”李昭宏回憶說。
再度創業,老李面對更多的難題,但他卻勁頭更足,以場為家,一步步把事業帶上了正軌。自動進料、自動飲水、踩踏式糞便清理、全廠區視頻監控……一排排整潔的豬舍,垂垂在山旮旯裡建起來了。
曾在新希望集團事变17年的黃國明被李昭宏“挖”過來擔任總經理。談起這位老板,黃國明評價說:“他生活十分節儉,不在乎掙了多少錢,最關心的是企業要長久活下去。”
在李昭宏支持下,黃國明大膽進行企業現代化改造,建設自動化設施、引進高端人才、開拓多渠道市場,僅養殖就申報了十多項專利。旧年公司產值達到1.8億元人民幣,今年有台中汽車借款,望挨近3個億。
創業絕非一帆風順。2008年的凝凍災害讓李昭宏的養豬場斷電斷糧,差點撐不過去。當地政府雪中送炭,及時組織車輛送飼料、送柴油發電機,並幫助申報保險理賠,助其渡過了難關。
“當地政府還給予財政免息貸款、地盘流轉等優惠。”李昭宏說,“在這裡能站穩腳跟,得益於大陸對台商相當照顧,能開綠燈盡量開綠燈。”
六合彩版路查詢,如今,李昭宏的企業已成為一家綜合性涉農集團,擁有6個養殖場、1個飼料廠,員工291人,業務涉及種豬、肉豬養殖,肉制品加工、飼料生產等。
“一花獨放不是春。”在李昭宏的心裡,帶動山區鄉親一起脫貧致富,才是更有成就感的大事。於是,他積極主動投入“脫貧攻堅”山查乾哪裡買,事業。
近年來,李昭宏的企業為周邊小型養豬場輸出技術,供应生豬給貧困戶代養,保底收購。在台農飼料廠房上印著這樣的標語:“一個企業的告成不算告成,帶動千家萬戶養殖生豬脫貧致富才是我們的終極方针。”
“台農最大的貢獻,是帶動了全縣生豬產業發展和農戶脫貧。”開陽縣委統戰部部長熊成勇說。
隨著大陸更始開放不斷推進,越來越多台商聚焦貴州,像老李一樣,投資特色農業。2014年,開陽縣创建了貴州首個台灣產業園。
熊成勇介紹說,開陽台灣產業園在稅收、融資及人才政策台中借錢,等方面給予台企傾斜支持,形成了食品加工、中醫藥制造為主的產業雛形。目前已有8家企業入園。
“萬紫千紅才是春。”回望21年“貴州歲月”,李昭宏欣慰地說,看到這裡翻天覆地的變化,為自己能在其中有所貢獻感到霈方,開心。
兒子李嘉川笑著打趣說,父親越來越習慣西南山區的生活,過去一提辣椒就頭疼,“現在每頓飯離開辣椒就吃不香”。
在兒子眼裡“閑不下來”的李昭宏,目前還是貴陽市台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副會長,為兩岸互换積極奔走。
老李感慨地說,更始開放給大陸帶來巨變,也給來大陸發展的台商帶來機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所有中國人的共同心願,我對未來充滿信心。”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