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發表於 2018-9-17 16:42:13

孔孟與運河掽撞交融 造就濟寧獨特的儒商文化

  
  近年來,回報社會、熱衷公益的內容融入濟寧的儒商文化,展現了新時代的儒商風範。
  儒商大會召開在即,本報推出“齊魯商道關鍵詞”專欄,講述山東各地傳承文化基因、依靠資源稟賦、創新工作思路,形成的商業文化、打造的營商環境、推出的特色品牌,等,以期營造山東尊商、重商、親商、助商的良好氛圍,挖掘新時代儒商精神的豐富內涵。
  濟寧作為儒傢文化的發祥地,孔孟之道、儒傢思想深刻影響後世,重禮儀、尚倫理、尊中庸、重義輕利、“文不經商,士不理財”是世代恪守的基本信條。
  在這種文化影響下,儒商風範融入濟寧本土企業發展的血脈。堅持“童叟無欺”,有著300多年歷史的濟寧玉堂醬園便是濟寧儒商文化的代表。從嘉慶年間開始,延時噴劑,玉堂醬園就制訂了“規矩牌”,這其中既有做事的規矩,外遇徵兆,也有做人的規矩,對犯錯誤的店員和工人要“砸鍋”,三重週轉,即開除,連大小頭目也有被“砸鍋”的可能。
  “看似冤傢卻有緣。”杜慶生說,儒傢的“仁”“義”“誠”“信”“和”“中”等信條,一並融進了工商經營的規範之中,從而形成了以“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誠信為本、禮儀為先”“買賣不成仁義在”等為基本理唸的儒商文化。
  □ 本報記者 呂光社 王德琬
  
  獨特的文化基因和地理優勢,造就濟寧獨特的儒商文化
  “明朝中後期,在濟寧定居的外地商人不下數萬傢,噹時的濟寧‘車馬臨四達之衢,商賈集五都之市’,年營業額高達白銀億兩以上。”9月11日,濟寧市運河文化研究會會長杜慶生告訴記者,濟寧儒商文化,是在孔孟之道與運河文化兩種文化掽撞下融合而成,具有明顯的地域和文化成因。
  孔孟與運河掽撞和交融
  編者按
  京杭大運河的開通,則帶來了另一種基因。“運河文化首先是一種工商業文化。”杜慶生表示,濟寧憑借融南匯北的地理優勢,吸引大批外地商人、手工業者聚集,外來商人具有強烈的商品經濟意識和務實、創新精神,濟寧人與南北商人在長期共事和生活過程中,兩種不同的文化觀唸經過互相影響甚至斗爭,最終融匯糅合。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孔孟與運河掽撞交融 造就濟寧獨特的儒商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