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要到台灣,移民不易,但移居等闲,大家且行且爱护吧
海外網4月18日電 觀察者網刊登黃佟佟專欄文章,全文摘編如下:
台灣是近年來成為華人文藝青年的“最佳方针地”的——根據台灣文化學者張鐵志的觀察,倍受文藝青年喜愛的台灣青年小清新生活法子也是近年來才出現的。這是“后物質時代”的文化現象。
在香港,2013年9月今后爆發了一場移居台灣熱潮,成為輿論熱門話題……
對於香港人來說,這件事在手續上就簡單許多——投資即可,即使門檻已經從500萬新台幣提高到了1000萬,但对比在香港買房還是便宜得很。這一場現象級的移居熱,在2013年波及了香港年輕人,也波及了香港文化人——前有英皇藝人蔣雅文,后有著名專欄作家馬家輝,甚至還疑似有一貫神秘的作家李碧華。
可是此外一方面,根據相關統計數據,不少人卻去而復返。生活節奏的不同、社會文化的差異、飲食習慣的區別、公共政策的偏倚,還有低薪水、相對香港的高稅制、緊密的人際網絡等,在移居之前看上去美好的一切,在定居下來今后卻產生了不適應。《彭博商業周刊》繁體中文版在2013年10月刊做了一個《下一站,台灣——香港人為什麼移居台灣?》的封面專題,到了同一雜志的2014年2月刊,這個話題成了《移民台灣韓劇dvd專賣店,?夢醒時分》。
台灣移居夢,對許多有文藝情結的人來說就像戀愛一樣,浪漫的期待,最后经常成了現實晚上兼職工作, 的失望。那麼台灣,究竟是不是一個宜居地?
是時候離開香港了
2013年10月,人來人往的香港金魚街,知名的專欄作家、媒體人馬家輝在一家越南粉店接收採訪。當提到將來幾年有什麼打算時,他精神一振正色說道:“這是一個重要的問題,我要好好答……嗯,我准備過幾年要回台灣。”
眾所周知,馬家輝娶了一個美麗溫柔且有才華的台灣妻子,他是台灣女婿,回台灣天經地義。但是真的要離開香港回台灣定居則是此外一個意義上的重大決定,因為這意味著在香港打下的十幾年的人際關系網和人生格局為之一變。
為什麼是台灣呢?馬家輝的答案非常之專欄作家,“香港的優點是百無隐讳,但香港越來越沒有百無隐讳這個優點了。”或用更平凡一點的魚腥草生髮水,話來說,就是他覺得日子沒法過,日子為什麼沒法過了,當然就是因為人太多了——“比如我們這樣的中產階級,星期天想一下今天要去哪裡吃飯,我們的第一個念頭居然是哪些地方不能去,你看,尖沙咀我們不能去了,那裡已經‘淪陷’了,旺角不能去了,金鐘、中環不能去了,因為‘普通’人太多了。甚至有些離島也不能去,你有時候坐地鐵都會發現全部是‘普通’人。”什麼叫“普通”人呢?他的助理說就是說普通話的人。
“香港真的容納不了這麼多人。”馬家輝痛心地說,除香港的擁擠,更讓他受不了的是連心理上的百無隐讳也沒有了。
為什麼是台灣
相對於堅決的馬博士,對於為什麼要去台灣?香港詩人廖偉棠的態度顯然要平安安静許多,他對要去台灣的人的原因分析得十分透徹:“我身邊特別多年輕人想移居去台灣,特別是男生,原因嘛,你想都想得到,因為台灣女生比香港女生要溫柔,哈哈哈哈……大家都懂得香港女生‘惡名’在外,台灣女生比較善解人意。當然也有女生,我認識的一個年輕的香港女詩人就找了一個台灣的男編輯,因為在香港你找不到能和你溝通的人,香港是一個高度商業化的地方,那種生活壓力不容許人們有太多不切實際的想法,大家都在想怎麼保留怎麼多賺點錢,市面上容不下那麼多有浪漫情懷的人。台灣減肥茶,相對來說節奏慢一點,而且台灣的社會環境比香港的環境更真實,硬件也比香港好,別的不說,台灣的咖啡館啊書店啊這種小資的地方實在比香港強太多了,香港也有,但都不是年輕人去得起的地方,要不然就是很世俗的茶餐廳。”
“香港年輕人會覺得在香港沒有太多樂趣,因為這一代的年輕人和父輩不一樣了,父輩就是?食事变買樓賺錢,但這一代年輕人對生活茵蝶,有了更多的追求,台灣是一個更理想的地方。”當然最實際的原因,還是因為台灣的生活水准較香港要低不少,“你想想看,在台灣用很少錢可以過得很好,你年輕人在台北租一個小房間隻需要5000塊錢,但這個錢在香港你隻能租得起?房(一種香港居住法子,一套房被隔成若干小間),台灣吃個飯盒二三十塊港幣,在香痔瘡自療法,港沒個四五十塊吃不上,生活條件治療老腰突病,台灣是好香港太多,很多年輕人都會考慮去台灣生活,起码試一試,實在活不下來再回香港。”廖偉棠繼續說。 |
|